鴻猷文化:透過孩子的偏差行為看其背后的目的
有一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(xiàn)愛發(fā)脾氣、亂摔東西、偏激、頂撞、欺騙、欺凌弱小、虐待小動物、傷害他人、偷竊等等。這些行為讓做家長的傷透了腦筋,對孩子的種種偏差行為怎么辦?我們的回答是:明確孩子行為背后的深層需求,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。
引起注意大多數(shù)的偏差行為都是為了要引起注意,在孩子幼兒時期,其行為發(fā)展剛剛開始,通常會采用各種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。如果一些好的行為父母會認為理所當然而忽略,那么他就會去尋求另一種可能的途徑來滿足他的需求,潛意識中孩子告訴自己:“既然乖巧的行為無效,何不來個破壞性的行為試試看?”一旦成功的達到目的了,孩子就會繼續(xù)用這種方法來吸引父母的注意。
家長錯誤做法是關(guān)注孩子偏差行為,特別強調(diào)需要改正,不改正的后果如何如何可。家長的正確做法是:忽略偏差行為,同時注意好行為,并給予表揚與贊賞。
還有一種,孩子利用偏差行為爭取自己的權(quán)力(獨立自主)。很多時候我們會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的身上,這時候故意跟父母對著干,或者大哭大鬧、脾氣、亂摔東西。通常孩子內(nèi)心的想法是“沒有人可以強迫我做任何事”而父母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時會很生氣,從而以更強的氣勢去壓制孩子的逆反,加強管制,以此強權(quán)使孩子服軟。在這件事情上,即使我們成功的壓制了他們,但是卻賠上了親子關(guān)系。家長需要做的是:適當退出斗爭,告訴孩子可能發(fā)生的結(jié)果,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
當孩子察覺自己無法擊敗父母的權(quán)威時,就有了沮喪和氣餒的情緒。他會逐漸感到被排斥、被拒絕,并相信自己是不可愛的、是受害者。這時孩子會想“你傷害我,你不愛我,那么我也傷害你” 于是他轉(zhuǎn)而以報復的方法,借著傷害別人,來突顯自己的重要性。這時孩子的偏差行為就上升到了報復行為,這時家長最忌諱的是與孩子互相報復。要及時的調(diào)整自己的教育理念,只能重新建立信任關(guān)系,必要時請家庭教育專家介入,給孩子良好的心理營養(yǎng),陪伴孩子一起成長。
自暴自棄—當孩子感覺:我沒有希望了…….同時家長也有了:完了,我的孩子沒有救了……。這個時候,孩子就會出現(xiàn)自暴自棄。家長在孩子剛剛出生時,只期望他健康,當孩子漸漸長大時,家長期望他優(yōu)秀,當他很優(yōu)秀時,家長期望他更優(yōu)秀。 總之孩子既然可以這么好,就可以更好的。孩子的腳步永遠也趕不上家長的期待, 終于壓垮這個孩子時,他終于放棄了自己。并且以執(zhí)著的嚴重的偏差行為要父母絕望,從而放棄對他的期望。
小編寄語:家長的正確做法是放下期待,找到孩子的特質(zhì),給他有機會獲得成就,讓他重新建立自信。